Mounting golden ratio 字画装裱技术--尺寸比例
中国书画的干式装裱
中国书画的干工装裱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次变革,它使用一种高性能复合干式粘合剂代替传统的稀面浆,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装裱工艺呈无水操作,无须上墙,工艺简单,装裱时间短,不霉变,不虫蛀,装裱质量与传统相同。
第一章 装裱书画的设备,工具及材料
第一节 设备
案子(工作台):是装裱书画作品备物,新型书画装裱,虽不象传统那样对案子要求严格,但需平静,结实,无缝隙。长2.5-3.8米,宽1.3-1.6米,案子下面以厨子支起,高度在80-90厘米之间为宜。案子上最好垫一块与其等宽等长的白棉布。
木凳一把,制杆之用,三抽桌一张,放东西用。
第二节 工具
熨斗: 必须使用恒温熨斗(500W) 。烙铁:电烙铁(50W)。尺子:长80-150 厘米为宜(有机玻璃尺或自制尺)方画芯等用。裁板:椴木五层胶合板或玻璃条,长1.00-2.00,宽35-50厘米,若用玻璃条需0.5厘米厚的。小针 锥:自制。以一枚大号针加一木柄即成或作钢条(如自行车条)制作,制在杆孔眼用。刀:制杆砍榫用(家用菜刀)。裁刀:若干,目前采用裁纸刀,用于裁布条, 丝条,方画芯等。锯:制杆工序的设备工具,钢锯或小的木式锯。木锉:制杆锉榫用。尖嘴钳:制在杆时钉绦圈和制作绦圈用。
第三节 材料
宣纸:夹宣,安徽宣,云南宣均可。
花绫:湖南双林花绫,合山花绫,苏州花绫,除白花绫外,还有蛋青色,米 黄色,茶黄色,灰色,咖啡色,娃娃脸色,湖色等,多选购一些以增加裱件的花色品种。
锦绫:锦是装裱书画作品和制作书画盒不可缺少的材料。
绢:包首用,也可用来做镶料。天地杆:天杆的横面宽度根据书画裱成的宽度而定。比较常用的有90厘米,72厘米,66厘米,54厘米,45厘米等。天杆要求不变形的红,白松或椴木,,地杆以桐木为宜,也可用红,白松,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
轴头: 书画装裱商店有售:如象牙,玉石,花磁,红木,黄洋木,紫檀木,牛角等,上述较贵,一般采用低价和普通木质轴头。其型号1-4号。
丝绳:也称做画绳,有古铜色和紫红色
丝带:也称扎带或画带,以古铜色为佳。
粘合剂:热膜。
另外:定做部分塑料袋或布袋,作为书画裱件的包装,也可定做一些纸壳简易画盒,宋锦国画盒,乃至红木国画盒。其直径规格为77厘米,长度可根据裱件的宽度而定。
第二章 裱书画的准备工作
此工作也称备件,是整个装裱工艺的组成部分。
新型书画装裱工艺一来不存在制浆问题,它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解决了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绫是绢生产厂家和宣纸厂家生产咱类繁多的各色绫绢,颜色宣纸(仿绫纸),所以免去了染绫子托染料纸等诸多麻烦,装裱人员到书画物质供应站或到厂家购买即可。
第一节 托绫
先购成匹的领子按需长度分段剪开,叫缎绫。一般每段二米为宜,其方法是:带段处用剪刀开一小口,捏住一根慢慢抽出,再沿抽丝的痕迹用剪刀剪开。
识别绫子正面的方法:1 明花暗花底为正面。2。看花纹凸起的一面为正面。
托绫: 由于其质地柔软,厚薄如纱,必须进行托宣加工。方法是,将宣纸铺在案子上再铺一热膜,再在上面将段好,识别好的绫子正面朝上,用熨斗结合,具体步骤与托芯部分相同。
第二节 托仿绫纸
一,托仿绫纸 方法与托绫同。
二,镶条的做法:
把粘膜铺在铺有布的案子上,上面盖一张纸,用加热后的熨斗,把纸与案面粘在一起,然后趁热揭开,粘膜就粘在纸上了,把带有粘膜的纸裁成0.8CM的小条就成了镶条。
三 ,装饰性细条的做法,具体做法与镶条相同,却有随意性,细条的颜色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的,或深一些,或浅一些。
第三章 装裱书画作品程序
大致分四道工序,托芯,镶活,覆背和上杆。
一, 托芯
中国书画都是用宣纸,皮纸,各种棉料纸或绫绢等书写绘制的。这些材料质地较薄,形体亦不规则,需要先在其背面托一层宣纸,使之平整厚实,方能进行齐裁方芯,这便是人们常说 的:托芯。
1.配托纸 托纸即芯的宣纸。一般画芯质地都是单宣,那托纸也应用单宣,但有的画芯质地为双宣,可选用较薄的棉料作托纸。一般规格和芯子最好不要接头。规格较大的书画芯必须拼接时,接口时进行齐裁方正,不要马虎从事,以免伤口豁书画作品。
2.托芯 置一张与画芯大小相同的宣纸放在工作台上,在纸上铺上一层粘膜,把画芯正面朝上放在上面,在案面与托芯宣纸的右边放一条宽约1厘米的粘条,用加热的熨斗沿 放粘膜条的部位把画芯与托纸和案面粘在一起,然后右手持熨斗左手扶持画面,由右身边左把托纸与画芯粘合在一起,粘合后反转画芯,再在其背面上一遍,托芯既 告完成。
注:1.前章所述托料与托芯方法同。2.若画芯不平展,可先将画芯用熨斗熨平,方能长芯。如画芯太褶皱,熨时要小心,一点一点的熨,千万不要敷衍伤害作品。
二 ,镶活
也称镶料,是装裱书画的关键工序,用料决定其装裱的款式和品类,凡书画进行装裱,其款式用料最好征求客户意见,这样达到彼此满意。
1.款式和用料 一幅书画进行装裱,一是要决定装裱成什么款式。二是选配哪种质地的镶料,这都要在镶活的工序中决定。书画装裱的款式可根据书画芯的规格来决定,而画芯的规 格有大小,有横有竖,有单幅和双幅(对联式)还有多幅(屏式),有幅面较小的(如册页),也有巨幅的(如手卷)。根据不同规格及客户要求,可分别裱成不同 的款式,如立轴(包括大小中堂,条山),对联,屏,横披,手卷,册页以及镜心等。装裱书画的镶料有宋锦,交织锦绫,花绫,耿绢,镶纸等。无论哪种装裱式都 可任意选用这些材料。因而在用料的区别上有全绫镶,全锦镶,半绫镶(半绫半纸)和全纸镶以及绢代绫,绫绢合用的镶法。在用料和款式上还有一些区别,如多绫 镶(即采用两色或三色绫纸作镶料。锦,锦绫和镶纸亦可采用这种形式)。
2.镶料的配色 如何根据不同的画面配以适当色调的镶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幅书画裱件,其镶料的色调如果选配得当,可以增强艺术效果。这如同人与服装须以性别和年龄 而异的关系一样,裱件的选配也要因画而异应以美学的观点指导配色,切不可随意用料,忽视配色的重要性。装裱工作者要注意学习一些美学理论,了解一些关于色 彩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书画镶料的配色方法。
一般选配镶料色调的要求是:镶料的色调与画心主体色调(包括不加颜料色彩的水墨画的深浅调子),既要有一定 的对比,又要有适当的协调,既不要对比太强烈,也不可完全协调一致,如果两者的色调对比太强烈,使人看上去就会有喧兵夺主感。例如画芯的内容是雪景或是轻 描淡写的简笔大写意画(色调较浅),若配以白色调较深的镶料,就会使画芯明显的成为一个“白洞”,再如画芯色比较深厚,若配以白色或色调较浅的镶料。又会 使画芯明显地呈为一个“墨洞”。这样只注意色调的对比而忽视了色调的和谐。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如果镶料色调与画芯主体珠色调太一致同有一点对比也 是不行的。例如画芯的主体色调为赫石色,就不易配米色或茶色的镶料。再如画芯的色调比较深重,再配以深色的镶料,就会使人感到画芯与镶料浑然一体,模糊不 清,会大大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镶料的色调和画芯的主体色调,是否能达到既有对比而又直辖市的程度呢?这也不难作到的。色彩分为冷色,暖色和中间色,在 冷色,暖色和中间色中,又有深浅浓淡之分,掌握了一些知识,就可以在设计镶料色调的过程中灵活搭配,得心应手。例如画芯的主体色调和镶料的 色调在冷暖调子上有所对比的话,那么就要在两者的深浅度上达到相对的协调,反之,如果两色调在冷暖调子上有所协调的话,那么就要在深浅程度上去注对比。但 也有这种情况,在一幅绘画作品中具有冷暖两种主体色调,不论配以冷暖或暖调的镶料,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便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配色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两者的色调对强烈了些或色调一致时,同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画芯的色调上偏冷了些,深浅程度 上偏浅了一些,如配以较深的暖色镶料,或中间色镶料(对比较强烈),也比较适合的一部分人的欣赏口味,反之,同一幅画,配以白色镶料(有些过于一致),再 镶以古铜色或磁青色的距离,同样显得淡雅清逸。所以在对比与协调的统一问题上,亦应灵活掌握,有的要以对比为主,有的要以协调为主,这就要看最后的效果 了。
书法做品,起镶料的配色比较简单,但也要以淡雅为主,不宜采用色泽艳丽或色调深重的镶料,因为人们的欣赏口味和审美观点各不相同,所以,选配书画镶料的色调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如有的客户和书画作者提出他们所喜欢的色调,也可参考他们的意见来配色。
如果承办的书法和绘画展览的装裱的任务,应根据书画的具体情况和客户所提出的要求除在装裱款式和用料上注意变化外,也要在镶料的配色上作一番精心地研究和 设计,使其款式和花色多种多样,从而提高展品的艺术魅力,活跃展览的气氛。切忌色调上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便失去了装裱的本来意义。
综上所述,书画的主体色调与镶料色调的搭配,一定要相辅相成,无论是冷与暖,深与浅,还是冷与冷,暖与暖,深与深,浅与浅,都要达到对比与和谐的统一,才能处理好书画与镶料的主次关系,达到绿叶(镶料)村红花(书画)的目的,使用书画裱件更加美观雅致,熠熠生辉。
3.方芯。 就是将已托芯的书画裁去上周托纸余边,使之成为方行,方芯前,先铺好裁板准备好木尺和针锥,磨好裁刀。方法是,先把芯子的一边裁齐(先裁齐的一边是题款或 角章比较靠近边际的一边),裁时,左手按住木尺。舒展开,用木尺根据扎下的眼,两点成一线,将另一边裁齐。然后把裁齐了的两边合到一起对齐,上面压一把钢 尺或木尺,并往前平行推移,观察芯子中间拱处两侧是否平行一致。如果出现拧劲和不一致,可稍加调整,然后在未裁的两边际扎眼作记,再舒开,将未裁的两边裁 齐即成。方芯时,要注意在齐裁方正的情况下,心意一保证书画芯的完整。周嘉胃云:“画芯勿令裁伤,庸工或因边料不敷,裁画就边”,致伤款印,所可痛恨“。 所以,裁边能少则少,严防伤及书画边沿部位的内容,题款及印章。
方芯时,也会遇到芯子不规则,题款和押角章又比较靠边的情况下要把芯子齐裁方正,必然会伤及提款或印章。遇到这种情况只好舍其方正。保全画图。将芯子裁为梯形,镶活时,以边料补之。
巨幅之画的方芯难度较大,可将芯子平置于案子上,上面压两把长木尺,在芯子边沿处平行拉一直线,两头抻紧并加以固定,再沿线用针锥扎若干眼作记,然后撤掉 拉线,以眼为准将边际裁直。再将芯子卷起,裁了的以便磕齐,在另一边扎眼作记,展开根据扎下的眼,将另一边裁齐。然后将裁齐了的两边合到一起使其边际平等 对齐,在两侧扎眼作记。如果尺子不够长度,可再用拉线的方法,将未裁的两边裁齐。
四. 下料。书画在方芯后即可直行下料。下料前,先把每幅书画的作者,内容和规格或客户要求的尺度,记下每幅书画应裱成的规格和款式,并列出公式,计算出镶料的规格,同时注明镶料的品类及所选配的色调,以便下料时参照。
1. 立轴的下料。各式立轴的镶料(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其天地长度的比例以6:4为宜,例如芯子规格为4679厘米,需要裱成的规格为 60210厘米,那么左右两条的宽度即各为7厘米。计算公式为(裱件宽度-芯子宽度)2=一条边的宽度,边条宽度计算出后,按裱件总长裁条即可。天地总长 按6:4 的比例,天头应为13160%=78.6厘米:地头应为13140%=52.4厘米。天地的宽度与画芯宽度相同。综上所述应列成以下公式:芯子:4679 厘米,裱成60210厘米,边7210厘米,天地131厘米。
如果芯子幅面是竖长者,两条边的下料应适当放宽一些,天地亦相应缩短一些,如果芯子幅面的长度悬殊不大者,两条边应适当窄一些,天地亦相应加长一些。如果芯子幅面是正方形或是横宽竖短者,就可取消两边,采用宋式裱的裱式。
每幅书画下好的镶料,要分别卷起作记或芯子在一起,以防镶活时搞错。
2. 横披的下料。 书画幅面为横长者,可裱为横批的形式。横批的上下两条边,左右两耳分别是对等的。例如芯子的规格为3468厘米,需裱成 的规格为44125厘米。那么上下两条边的下料应各为5125厘米,左右两耳的下料共57厘米,上杆约使其长度缩短5厘米,所以实际下料应为62厘米。
公式如下:芯子3468厘米(横),裱成45125厘米,边5125厘米,耳3457厘米。
3. 对联,条屏的下料。对联的下料与立轴的下料相同。其天地比例一般也是6:4,也可采用2:1。边的宽度可取4-6厘米为宜。因对联是竖长式,其天地总长一般可在45-70厘米之间。
条屏一般常见的有四幅屏,六幅屏八幅屏或十二幅屏。其内容和形式也有一些区别,有 画屏,书画同幅的屏。屏中有四体书屏,六体书屏,例如真,草,隶,篆。也有一种书体的通篇屏,例如一首诗词或一篇文章,书写在一套屏上,如山水春,夏, 秋,冬,花卉梅,兰,竹,菊等。也有通景屏,即把一幅较大的山水或花草(一般为横长式)竖横为四幅或六幅,分为四轴或六轴装裱成屏。
条屏的下料要根据芯子的宽度与长度酌定。如果芯子是竖长者,如同对联,其裱成的规格可比对联适当放大一些。如果芯子不是很长,其裱成的规格要比一般小条山(立轴)稍小一些,与对联大致相同即可。通景条屏,例如四幅屏,只下两条和四套天地。
总之下料时,无论是那种装裱款式或采用何种镶料(包括镶纸),都应注意两边与天地,两边与两耳之间的色度要相同,花纹(或纸纹)横竖要一致(大幅或巨幅除外),否则,其色度,光泽度便有明显差异,影响美观。再者,其丝纹不顺,伸缩程度亦不统一,还会致使裱件出现变形。
五 , 镶活 。即镶料。新型工艺的镶料方法简单,是:天地头料与画芯(反面向上)置于工作台上,对齐边缝,用加热后的烙铁把裁好的镶接条顺画芯的边缝粘合在一起。完成 隔水,天地头粘合后,近同样方法镶嵌画芯两边的边距全部材料镶在一体后,把裱件反转过来(注意要慢,以免损坏裱件)正面向上,沿镶缝镶上宽约一毫米的装饰 性的细条(我们称其为锦牙)。隔水与画芯,或隔水与天地装饰性的细条可略宽,但不能超过5毫米。
第三节 覆背
书画在镶活后即可覆背,也称覆活,就是在书画背面覆上宣纸,使其幅面平展,后实,牢固。
夹口纸有些地方称串口纸,即天地杆的部位,在覆背前必须卷边,再按以上尺寸(见下料)把镶好的裁齐的书画幅卷起来,卷边的方法是在边条边缘0.5厘米的地 方上下两端各刺一个针眼作记,再将画幅正面朝下,反面朝上,展平于工作台上,用尺压住对准针眼,用针锥沿尺子蓝天一条折线,折线经过不能卷边,过重则划破 镶料,因此,此时应格外小心,在画芯正面,用熨斗压实,再把书画幅背面朝上,铺上粘膜然后铺上覆背纸,用加热后的熨斗,把裱件和覆背纸粘合在一起,裁去废 边的废粘膜。开始做夹口,做夹口的方法,把需做的部分用熨斗加热,在天头揭开约3厘米左右,折一条线,铺上双层粘膜,用熨斗粘合,裁去废边,即成上夹口。 在地头的部分揭开约6厘米左右,向上折一条线,铺上双层粘膜,用熨斗廿合,裁去废边,即成下夹口。
第四节 上杆
也称上活或装杆,是装书画的最后工序,新型书画装裱省去了下挣子(下墙),砑光等,但纸杆,上杆,栓条系带是少不了的。
一 制杆 书画覆背后,根据书画的宽度选好相应的天地杆,天地杆要求挺直,光滑并无缺损。腐朽,虫蛀和变形的天地杆不可使用。
制天杆,天杆长度与画面幅度等长,多余部分锯掉,注意锯口要正。在天杆一侧根据一定的比例计算钉绦圈的位置,用钻钴或锥子打孔并用尖嘴钳钉上绦圈。天杆 的两头如有毛刺,可用剪刀或砂纸打磨干净,然后包头。包头的用料可采用色调与镶料色调相仿的仿绫或绫绢,取托好的仿绫纸或托好的绫剪成2厘米见方,揭掉托 纸,包于天杆两端,用熨斗熨好。一般中堂,条山和横批钉四个绦圈,中间两个绦圈的距离约占天杆总长的4/10稍弱,两边两个绦圈的距离各占天杆两个即可, 两个绦圈中间的约占天杆总长的1/2,绦圈的用料以铜丝为佳。
绦圈的制作方法:用钳子将铜丝按6厘米一段裁开,用尖嘴钳子以7厘米的铁钉为模将铜丝捏成型即可。
制地杆 :地杆长度(不包括轴头),应与书画幅面的宽度相等。不论长短都会影响裱件的美观。制地杆前,先将轴头配好对,每对轴头要求的规格相同,粗细(幅面宽度在 60-70厘米)可用3号轴头,大中堂( 幅面宽度在80厘米以上者)可用2号或1号轴头。制杆方法是:在地杆两端量出的标记部位(在地杆两端留2-3厘米的余地)缠一硬纸条,用铅笔依据纸知在标 记处旋转一圈划出据口,然后用锯按留出的线旋据一周,注意下锯不要太深,防止锯透或锯偏,走了锯口,轴头按上去就会不合逢。两头锯好后,再用菜刀砍去锯下 的部分,留下榫来,用木挫挫圆找正制成凸形。锯时,要一边挫一边试安轴头,以防将其挫小,并要求轴头安得端正合缝,松紧适度。如发现锯榫时下锯太深或砍榫 时将砍斜或挫榫时将榫挫小,或木质太软而轴头的孔又太小,遇到这些情况要进行调换。否则,日后会出现断头现象,便难以处理了。安轴头时,牢固合缝。对联及 条屏的地杆珲寻轴头,将两端锯正剪去毛刺,以宋锦防绫纸包头即可,方法同天杆。
二 ,上杆 一般先上天杆,后上地杆。
上天杆,将书画幅铺地工作台上,画朝下,将天杆平行置于央口(或串口)接缝部位,使绦圈上,平面向下与串口接缝垂直,天杆两端与串口左右放 齐,然后将纸口包过天杆一周,并使绦圈钻透纸显露在外取掉天杆,把多余的纸串裁。在天杆上包上双层粘膜,再把天杆置于原来位置,用熨斗熨四周,注意天杆绦 圈周围要多熨一遍,使其平展结实。
上地杆,画面朝上,地串冲外,地杆两侧端与串口两侧取齐,然后向纸串一方滚动。取出地杆裁掉多余的纸串,在地杆上包上双层粘膜,置于原处,滚实,用熨斗粘合牢固即可。
横批上杆:方法与天杆相同。
手卷的上杆方法同立轴无异。其上比一般天杆稍细一些的为好,地杆可取直径2厘米的圆杆。轴头要特制,以玉石,象牙和牛角等料为上。如无轴头,以锦包于地杆 端亦成。手卷的天杆不钉绦圈,上杆后以形的铜钉将丝带固定于天杆中间部位,以备捆扎。清人周二学古《赏廷素心录》一书中:手卷“轴用白玉西碧为上,犀角制 者间用之,以备一种,须缩入平卷,才使展舒。勿仿矗出卷外,古玉虽佳,但历久则签痕迹透入画室,为害不少,不如用旧织绵作缚。”此说值得我们借鉴。
三 , 拴绦与系带。书画上杆后,即可在天杆的绦圈处拴绳。可在上杆的工序中同时进行。方法,将绦子穿过天杆的四个绦圈和两个绦圈处拴绳(对联及小横披)并分别在 两边的绦圈处套扣,套扣的两个绦子头要各留出一段,其长度约占两个绦圈的五分之二,用剪刀齐头,取色调与镶料相同,宽约1厘米的绫绢小条,按3左右分段剪 开,将两个绦子头分别包起称作封箍。再在绦子中间部位系一根约70厘米的丝带(也称为扎带或画带),以备书画卷起后捆扎之用。
有的裱件在拴绦后,将四个绦圈全部砸倒,这样两边的绦圈失去了意义,故砸倒绦圈不可取。
四,检验。 书画上杆后,即成成品,但要细心进行一次检验,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乃书画司命之后功也。
中国书画的干式装裱
中国书画的干工装裱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次变革,它使用一种高性能复合干式粘合剂代替传统的稀面浆,把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使整个装裱工艺呈无水操作,无须上墙,工艺简单,装裱时间短,不霉变,不虫蛀,装裱质量与传统相同。
第一章 装裱书画的设备,工具及材料
第一节 设备
案子(工作台):是装裱书画作品备物,新型书画装裱,虽不象传统那样对案子要求严格,但需平静,结实,无缝隙。长2.5-3.8米,宽1.3-1.6米,案子下面以厨子支起,高度在80-90厘米之间为宜。案子上最好垫一块与其等宽等长的白棉布。
木凳一把,制杆之用,三抽桌一张,放东西用。
第二节 工具
熨斗: 必须使用恒温熨斗(500W) 。烙铁:电烙铁(50W)。尺子:长80-150 厘米为宜(有机玻璃尺或自制尺)方画芯等用。裁板:椴木五层胶合板或玻璃条,长1.00-2.00,宽35-50厘米,若用玻璃条需0.5厘米厚的。小针 锥:自制。以一枚大号针加一木柄即成或作钢条(如自行车条)制作,制在杆孔眼用。刀:制杆砍榫用(家用菜刀)。裁刀:若干,目前采用裁纸刀,用于裁布条, 丝条,方画芯等。锯:制杆工序的设备工具,钢锯或小的木式锯。木锉:制杆锉榫用。尖嘴钳:制在杆时钉绦圈和制作绦圈用。
第三节 材料
宣纸:夹宣,安徽宣,云南宣均可。
花绫:湖南双林花绫,合山花绫,苏州花绫,除白花绫外,还有蛋青色,米 黄色,茶黄色,灰色,咖啡色,娃娃脸色,湖色等,多选购一些以增加裱件的花色品种。
锦绫:锦是装裱书画作品和制作书画盒不可缺少的材料。
绢:包首用,也可用来做镶料。天地杆:天杆的横面宽度根据书画裱成的宽度而定。比较常用的有90厘米,72厘米,66厘米,54厘米,45厘米等。天杆要求不变形的红,白松或椴木,,地杆以桐木为宜,也可用红,白松,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
轴头: 书画装裱商店有售:如象牙,玉石,花磁,红木,黄洋木,紫檀木,牛角等,上述较贵,一般采用低价和普通木质轴头。其型号1-4号。
丝绳:也称做画绳,有古铜色和紫红色
丝带:也称扎带或画带,以古铜色为佳。
粘合剂:热膜。
另外:定做部分塑料袋或布袋,作为书画裱件的包装,也可定做一些纸壳简易画盒,宋锦国画盒,乃至红木国画盒。其直径规格为77厘米,长度可根据裱件的宽度而定。
第二章 裱书画的准备工作
此工作也称备件,是整个装裱工艺的组成部分。
新型书画装裱工艺一来不存在制浆问题,它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解决了古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二是绫是绢生产厂家和宣纸厂家生产咱类繁多的各色绫绢,颜色宣纸(仿绫纸),所以免去了染绫子托染料纸等诸多麻烦,装裱人员到书画物质供应站或到厂家购买即可。
第一节 托绫
先购成匹的领子按需长度分段剪开,叫缎绫。一般每段二米为宜,其方法是:带段处用剪刀开一小口,捏住一根慢慢抽出,再沿抽丝的痕迹用剪刀剪开。
识别绫子正面的方法:1 明花暗花底为正面。2。看花纹凸起的一面为正面。
托绫: 由于其质地柔软,厚薄如纱,必须进行托宣加工。方法是,将宣纸铺在案子上再铺一热膜,再在上面将段好,识别好的绫子正面朝上,用熨斗结合,具体步骤与托芯部分相同。
第二节 托仿绫纸
一,托仿绫纸 方法与托绫同。
二,镶条的做法:
把粘膜铺在铺有布的案子上,上面盖一张纸,用加热后的熨斗,把纸与案面粘在一起,然后趁热揭开,粘膜就粘在纸上了,把带有粘膜的纸裁成0.8CM的小条就成了镶条。
三 ,装饰性细条的做法,具体做法与镶条相同,却有随意性,细条的颜色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的,或深一些,或浅一些。
第三章 装裱书画作品程序
大致分四道工序,托芯,镶活,覆背和上杆。
一, 托芯
中国书画都是用宣纸,皮纸,各种棉料纸或绫绢等书写绘制的。这些材料质地较薄,形体亦不规则,需要先在其背面托一层宣纸,使之平整厚实,方能进行齐裁方芯,这便是人们常说 的:托芯。
1.配托纸 托纸即芯的宣纸。一般画芯质地都是单宣,那托纸也应用单宣,但有的画芯质地为双宣,可选用较薄的棉料作托纸。一般规格和芯子最好不要接头。规格较大的书画芯必须拼接时,接口时进行齐裁方正,不要马虎从事,以免伤口豁书画作品。
2.托芯 置一张与画芯大小相同的宣纸放在工作台上,在纸上铺上一层粘膜,把画芯正面朝上放在上面,在案面与托芯宣纸的右边放一条宽约1厘米的粘条,用加热的熨斗沿 放粘膜条的部位把画芯与托纸和案面粘在一起,然后右手持熨斗左手扶持画面,由右身边左把托纸与画芯粘合在一起,粘合后反转画芯,再在其背面上一遍,托芯既 告完成。
注:1.前章所述托料与托芯方法同。2.若画芯不平展,可先将画芯用熨斗熨平,方能长芯。如画芯太褶皱,熨时要小心,一点一点的熨,千万不要敷衍伤害作品。
二 ,镶活
也称镶料,是装裱书画的关键工序,用料决定其装裱的款式和品类,凡书画进行装裱,其款式用料最好征求客户意见,这样达到彼此满意。
1.款式和用料 一幅书画进行装裱,一是要决定装裱成什么款式。二是选配哪种质地的镶料,这都要在镶活的工序中决定。书画装裱的款式可根据书画芯的规格来决定,而画芯的规 格有大小,有横有竖,有单幅和双幅(对联式)还有多幅(屏式),有幅面较小的(如册页),也有巨幅的(如手卷)。根据不同规格及客户要求,可分别裱成不同 的款式,如立轴(包括大小中堂,条山),对联,屏,横披,手卷,册页以及镜心等。装裱书画的镶料有宋锦,交织锦绫,花绫,耿绢,镶纸等。无论哪种装裱式都 可任意选用这些材料。因而在用料的区别上有全绫镶,全锦镶,半绫镶(半绫半纸)和全纸镶以及绢代绫,绫绢合用的镶法。在用料和款式上还有一些区别,如多绫 镶(即采用两色或三色绫纸作镶料。锦,锦绫和镶纸亦可采用这种形式)。
2.镶料的配色 如何根据不同的画面配以适当色调的镶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幅书画裱件,其镶料的色调如果选配得当,可以增强艺术效果。这如同人与服装须以性别和年龄 而异的关系一样,裱件的选配也要因画而异应以美学的观点指导配色,切不可随意用料,忽视配色的重要性。装裱工作者要注意学习一些美学理论,了解一些关于色 彩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书画镶料的配色方法。
一般选配镶料色调的要求是:镶料的色调与画心主体色调(包括不加颜料色彩的水墨画的深浅调子),既要有一定 的对比,又要有适当的协调,既不要对比太强烈,也不可完全协调一致,如果两者的色调对比太强烈,使人看上去就会有喧兵夺主感。例如画芯的内容是雪景或是轻 描淡写的简笔大写意画(色调较浅),若配以白色调较深的镶料,就会使画芯明显的成为一个“白洞”,再如画芯色比较深厚,若配以白色或色调较浅的镶料。又会 使画芯明显地呈为一个“墨洞”。这样只注意色调的对比而忽视了色调的和谐。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如果镶料色调与画芯主体珠色调太一致同有一点对比也 是不行的。例如画芯的主体色调为赫石色,就不易配米色或茶色的镶料。再如画芯的色调比较深重,再配以深色的镶料,就会使人感到画芯与镶料浑然一体,模糊不 清,会大大削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镶料的色调和画芯的主体色调,是否能达到既有对比而又直辖市的程度呢?这也不难作到的。色彩分为冷色,暖色和中间色,在 冷色,暖色和中间色中,又有深浅浓淡之分,掌握了一些知识,就可以在设计镶料色调的过程中灵活搭配,得心应手。例如画芯的主体色调和镶料的 色调在冷暖调子上有所对比的话,那么就要在两者的深浅度上达到相对的协调,反之,如果两色调在冷暖调子上有所协调的话,那么就要在深浅程度上去注对比。但 也有这种情况,在一幅绘画作品中具有冷暖两种主体色调,不论配以冷暖或暖调的镶料,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样便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既有对比又有协调的配色方法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两者的色调对强烈了些或色调一致时,同样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画芯的色调上偏冷了些,深浅程度 上偏浅了一些,如配以较深的暖色镶料,或中间色镶料(对比较强烈),也比较适合的一部分人的欣赏口味,反之,同一幅画,配以白色镶料(有些过于一致),再 镶以古铜色或磁青色的距离,同样显得淡雅清逸。所以在对比与协调的统一问题上,亦应灵活掌握,有的要以对比为主,有的要以协调为主,这就要看最后的效果 了。
书法做品,起镶料的配色比较简单,但也要以淡雅为主,不宜采用色泽艳丽或色调深重的镶料,因为人们的欣赏口味和审美观点各不相同,所以,选配书画镶料的色调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如有的客户和书画作者提出他们所喜欢的色调,也可参考他们的意见来配色。
如果承办的书法和绘画展览的装裱的任务,应根据书画的具体情况和客户所提出的要求除在装裱款式和用料上注意变化外,也要在镶料的配色上作一番精心地研究和 设计,使其款式和花色多种多样,从而提高展品的艺术魅力,活跃展览的气氛。切忌色调上千篇一律,毫无生气,便失去了装裱的本来意义。
综上所述,书画的主体色调与镶料色调的搭配,一定要相辅相成,无论是冷与暖,深与浅,还是冷与冷,暖与暖,深与深,浅与浅,都要达到对比与和谐的统一,才能处理好书画与镶料的主次关系,达到绿叶(镶料)村红花(书画)的目的,使用书画裱件更加美观雅致,熠熠生辉。
3.方芯。 就是将已托芯的书画裁去上周托纸余边,使之成为方行,方芯前,先铺好裁板准备好木尺和针锥,磨好裁刀。方法是,先把芯子的一边裁齐(先裁齐的一边是题款或 角章比较靠近边际的一边),裁时,左手按住木尺。舒展开,用木尺根据扎下的眼,两点成一线,将另一边裁齐。然后把裁齐了的两边合到一起对齐,上面压一把钢 尺或木尺,并往前平行推移,观察芯子中间拱处两侧是否平行一致。如果出现拧劲和不一致,可稍加调整,然后在未裁的两边际扎眼作记,再舒开,将未裁的两边裁 齐即成。方芯时,要注意在齐裁方正的情况下,心意一保证书画芯的完整。周嘉胃云:“画芯勿令裁伤,庸工或因边料不敷,裁画就边”,致伤款印,所可痛恨“。 所以,裁边能少则少,严防伤及书画边沿部位的内容,题款及印章。
方芯时,也会遇到芯子不规则,题款和押角章又比较靠边的情况下要把芯子齐裁方正,必然会伤及提款或印章。遇到这种情况只好舍其方正。保全画图。将芯子裁为梯形,镶活时,以边料补之。
巨幅之画的方芯难度较大,可将芯子平置于案子上,上面压两把长木尺,在芯子边沿处平行拉一直线,两头抻紧并加以固定,再沿线用针锥扎若干眼作记,然后撤掉 拉线,以眼为准将边际裁直。再将芯子卷起,裁了的以便磕齐,在另一边扎眼作记,展开根据扎下的眼,将另一边裁齐。然后将裁齐了的两边合到一起使其边际平等 对齐,在两侧扎眼作记。如果尺子不够长度,可再用拉线的方法,将未裁的两边裁齐。
四. 下料。书画在方芯后即可直行下料。下料前,先把每幅书画的作者,内容和规格或客户要求的尺度,记下每幅书画应裱成的规格和款式,并列出公式,计算出镶料的规格,同时注明镶料的品类及所选配的色调,以便下料时参照。
1. 立轴的下料。各式立轴的镶料(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其天地长度的比例以6:4为宜,例如芯子规格为4679厘米,需要裱成的规格为 60210厘米,那么左右两条的宽度即各为7厘米。计算公式为(裱件宽度-芯子宽度)2=一条边的宽度,边条宽度计算出后,按裱件总长裁条即可。天地总长 按6:4 的比例,天头应为13160%=78.6厘米:地头应为13140%=52.4厘米。天地的宽度与画芯宽度相同。综上所述应列成以下公式:芯子:4679 厘米,裱成60210厘米,边7210厘米,天地131厘米。
如果芯子幅面是竖长者,两条边的下料应适当放宽一些,天地亦相应缩短一些,如果芯子幅面的长度悬殊不大者,两条边应适当窄一些,天地亦相应加长一些。如果芯子幅面是正方形或是横宽竖短者,就可取消两边,采用宋式裱的裱式。
每幅书画下好的镶料,要分别卷起作记或芯子在一起,以防镶活时搞错。
2. 横披的下料。 书画幅面为横长者,可裱为横批的形式。横批的上下两条边,左右两耳分别是对等的。例如芯子的规格为3468厘米,需裱成 的规格为44125厘米。那么上下两条边的下料应各为5125厘米,左右两耳的下料共57厘米,上杆约使其长度缩短5厘米,所以实际下料应为62厘米。
公式如下:芯子3468厘米(横),裱成45125厘米,边5125厘米,耳3457厘米。
3. 对联,条屏的下料。对联的下料与立轴的下料相同。其天地比例一般也是6:4,也可采用2:1。边的宽度可取4-6厘米为宜。因对联是竖长式,其天地总长一般可在45-70厘米之间。
条屏一般常见的有四幅屏,六幅屏八幅屏或十二幅屏。其内容和形式也有一些区别,有 画屏,书画同幅的屏。屏中有四体书屏,六体书屏,例如真,草,隶,篆。也有一种书体的通篇屏,例如一首诗词或一篇文章,书写在一套屏上,如山水春,夏, 秋,冬,花卉梅,兰,竹,菊等。也有通景屏,即把一幅较大的山水或花草(一般为横长式)竖横为四幅或六幅,分为四轴或六轴装裱成屏。
条屏的下料要根据芯子的宽度与长度酌定。如果芯子是竖长者,如同对联,其裱成的规格可比对联适当放大一些。如果芯子不是很长,其裱成的规格要比一般小条山(立轴)稍小一些,与对联大致相同即可。通景条屏,例如四幅屏,只下两条和四套天地。
总之下料时,无论是那种装裱款式或采用何种镶料(包括镶纸),都应注意两边与天地,两边与两耳之间的色度要相同,花纹(或纸纹)横竖要一致(大幅或巨幅除外),否则,其色度,光泽度便有明显差异,影响美观。再者,其丝纹不顺,伸缩程度亦不统一,还会致使裱件出现变形。
五 , 镶活 。即镶料。新型工艺的镶料方法简单,是:天地头料与画芯(反面向上)置于工作台上,对齐边缝,用加热后的烙铁把裁好的镶接条顺画芯的边缝粘合在一起。完成 隔水,天地头粘合后,近同样方法镶嵌画芯两边的边距全部材料镶在一体后,把裱件反转过来(注意要慢,以免损坏裱件)正面向上,沿镶缝镶上宽约一毫米的装饰 性的细条(我们称其为锦牙)。隔水与画芯,或隔水与天地装饰性的细条可略宽,但不能超过5毫米。
第三节 覆背
书画在镶活后即可覆背,也称覆活,就是在书画背面覆上宣纸,使其幅面平展,后实,牢固。
夹口纸有些地方称串口纸,即天地杆的部位,在覆背前必须卷边,再按以上尺寸(见下料)把镶好的裁齐的书画幅卷起来,卷边的方法是在边条边缘0.5厘米的地 方上下两端各刺一个针眼作记,再将画幅正面朝下,反面朝上,展平于工作台上,用尺压住对准针眼,用针锥沿尺子蓝天一条折线,折线经过不能卷边,过重则划破 镶料,因此,此时应格外小心,在画芯正面,用熨斗压实,再把书画幅背面朝上,铺上粘膜然后铺上覆背纸,用加热后的熨斗,把裱件和覆背纸粘合在一起,裁去废 边的废粘膜。开始做夹口,做夹口的方法,把需做的部分用熨斗加热,在天头揭开约3厘米左右,折一条线,铺上双层粘膜,用熨斗粘合,裁去废边,即成上夹口。 在地头的部分揭开约6厘米左右,向上折一条线,铺上双层粘膜,用熨斗廿合,裁去废边,即成下夹口。
第四节 上杆
也称上活或装杆,是装书画的最后工序,新型书画装裱省去了下挣子(下墙),砑光等,但纸杆,上杆,栓条系带是少不了的。
一 制杆 书画覆背后,根据书画的宽度选好相应的天地杆,天地杆要求挺直,光滑并无缺损。腐朽,虫蛀和变形的天地杆不可使用。
制天杆,天杆长度与画面幅度等长,多余部分锯掉,注意锯口要正。在天杆一侧根据一定的比例计算钉绦圈的位置,用钻钴或锥子打孔并用尖嘴钳钉上绦圈。天杆 的两头如有毛刺,可用剪刀或砂纸打磨干净,然后包头。包头的用料可采用色调与镶料色调相仿的仿绫或绫绢,取托好的仿绫纸或托好的绫剪成2厘米见方,揭掉托 纸,包于天杆两端,用熨斗熨好。一般中堂,条山和横批钉四个绦圈,中间两个绦圈的距离约占天杆总长的4/10稍弱,两边两个绦圈的距离各占天杆两个即可, 两个绦圈中间的约占天杆总长的1/2,绦圈的用料以铜丝为佳。
绦圈的制作方法:用钳子将铜丝按6厘米一段裁开,用尖嘴钳子以7厘米的铁钉为模将铜丝捏成型即可。
制地杆 :地杆长度(不包括轴头),应与书画幅面的宽度相等。不论长短都会影响裱件的美观。制地杆前,先将轴头配好对,每对轴头要求的规格相同,粗细(幅面宽度在 60-70厘米)可用3号轴头,大中堂( 幅面宽度在80厘米以上者)可用2号或1号轴头。制杆方法是:在地杆两端量出的标记部位(在地杆两端留2-3厘米的余地)缠一硬纸条,用铅笔依据纸知在标 记处旋转一圈划出据口,然后用锯按留出的线旋据一周,注意下锯不要太深,防止锯透或锯偏,走了锯口,轴头按上去就会不合逢。两头锯好后,再用菜刀砍去锯下 的部分,留下榫来,用木挫挫圆找正制成凸形。锯时,要一边挫一边试安轴头,以防将其挫小,并要求轴头安得端正合缝,松紧适度。如发现锯榫时下锯太深或砍榫 时将砍斜或挫榫时将榫挫小,或木质太软而轴头的孔又太小,遇到这些情况要进行调换。否则,日后会出现断头现象,便难以处理了。安轴头时,牢固合缝。对联及 条屏的地杆珲寻轴头,将两端锯正剪去毛刺,以宋锦防绫纸包头即可,方法同天杆。
二 ,上杆 一般先上天杆,后上地杆。
上天杆,将书画幅铺地工作台上,画朝下,将天杆平行置于央口(或串口)接缝部位,使绦圈上,平面向下与串口接缝垂直,天杆两端与串口左右放 齐,然后将纸口包过天杆一周,并使绦圈钻透纸显露在外取掉天杆,把多余的纸串裁。在天杆上包上双层粘膜,再把天杆置于原来位置,用熨斗熨四周,注意天杆绦 圈周围要多熨一遍,使其平展结实。
上地杆,画面朝上,地串冲外,地杆两侧端与串口两侧取齐,然后向纸串一方滚动。取出地杆裁掉多余的纸串,在地杆上包上双层粘膜,置于原处,滚实,用熨斗粘合牢固即可。
横批上杆:方法与天杆相同。
手卷的上杆方法同立轴无异。其上比一般天杆稍细一些的为好,地杆可取直径2厘米的圆杆。轴头要特制,以玉石,象牙和牛角等料为上。如无轴头,以锦包于地杆 端亦成。手卷的天杆不钉绦圈,上杆后以形的铜钉将丝带固定于天杆中间部位,以备捆扎。清人周二学古《赏廷素心录》一书中:手卷“轴用白玉西碧为上,犀角制 者间用之,以备一种,须缩入平卷,才使展舒。勿仿矗出卷外,古玉虽佳,但历久则签痕迹透入画室,为害不少,不如用旧织绵作缚。”此说值得我们借鉴。
三 , 拴绦与系带。书画上杆后,即可在天杆的绦圈处拴绳。可在上杆的工序中同时进行。方法,将绦子穿过天杆的四个绦圈和两个绦圈处拴绳(对联及小横披)并分别在 两边的绦圈处套扣,套扣的两个绦子头要各留出一段,其长度约占两个绦圈的五分之二,用剪刀齐头,取色调与镶料相同,宽约1厘米的绫绢小条,按3左右分段剪 开,将两个绦子头分别包起称作封箍。再在绦子中间部位系一根约70厘米的丝带(也称为扎带或画带),以备书画卷起后捆扎之用。
有的裱件在拴绦后,将四个绦圈全部砸倒,这样两边的绦圈失去了意义,故砸倒绦圈不可取。
四,检验。 书画上杆后,即成成品,但要细心进行一次检验,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乃书画司命之后功也。